王可言談區塊鏈、代幣經濟和產業創新…

王可言談區塊鏈、代幣經濟和產業創新…

本協會理事、台灣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王可言董事長,談區塊鏈、代幣經濟和產業創新。


區塊鏈、代幣經濟和產業創新…
2019-03-07 00:38經濟日報 王可言

十年前,金融機構由於謀求暴利而過度曝險,雷曼兄弟的倒閉,引發金融體系的骨牌效應,一時之間全球的金融機構都面臨倒閉危機。

化名中本聰的比特幣的創始人在2008年10月金融海嘯其中發表比特幣論文,並於2009年1月3日推出比特幣系統。

這些創始人希望運用加密演算法及創新的帳本與共識機制提供一個點對點的去中心化、不可竄改的、可信賴的、安全的加密代幣支付系統。

十年來,比特幣雖然還無法取代現有的法幣及金融支付系統,卻吸引了幾千億美元的投資。更重要的是,由支持比特幣的區塊鏈技術,被許多專家推崇為自網際網路以來最具顛覆性的發明。其對支付、保險、轉帳、跨國兌匯、融資、創投、供應鏈可視性、溯源、身分認證、權證驗證、公投等等,都具有顛覆性的威脅。

2013年以來,愈來愈多的新創公司透過首次發行代幣(ICO)的模式,在區塊鏈上發行自家的代幣,交換可兌現的比特幣或以太幣,作為募資工具。

在2017年6月,ICO募集資金的價值,已經超越早期風險投資(種子、天使與A輪募資)的總和。投資大眾對區塊鏈的狂熱讓許多新創,只需架一個網站、寫一本白皮書,和經營一個社群,就可以透過ICO群募,募到幾千萬美元。

也因此,一堆詐欺者蜂擁而至,以暴利為賣點吸引投資,一時之間沸沸揚揚,導致劣幣驅逐良幣,騙走了許多投資者的錢,也把ICO汙名化,喧賓奪主的讓真正好的團隊無法成功地以負責任的方式募資。

2018年由於比特幣與以太幣幣值大跌,及受騙的投資大眾太多,新的錢不再湧入,ICO進入熊市。

ICO泡沫在一年多內就破滅了。對負責任的創新者來說,這其實是拓展區塊鏈產業應用的好時機。少了詐欺者的魚目混珠,暴利陷阱,負責任的創新者才能以真實可落地的價值,吸引投資者。

由於區塊鏈跨國去中心化的本質,很容易讓團隊把業務由監理嚴格的國家移到監理較鬆的國家。也因此,除了中國大陸外,各國監理單位即使在用ICO詐欺盛行時,都不願貿然嚴格監管,就怕一不小心,就把把對未來國家競爭力非常重要的區塊鏈新創的火苗給捏熄了。

由於幣圈早期的亂象,許多人鼓吹幣圈分離。考量區塊鏈的主要價值有二: 一是信任的建立,透過共識機制,在缺乏信任的環境裡取得可信賴的決策,二是代幣經濟,透過創新代幣獎勵機制激勵利益關係者對生態圈整體價值做出貢獻,提高整體價值。這兩者相輔相乘,幣鏈分離,就像桌子少了一隻支撐的腳,不易成功。

Gartner預估區塊鏈產值在未來十年將以78%平均年增率大幅提升到3.3兆美元。

台灣產業普遍面臨轉型關鍵挑戰,尤其不能置身事外。

我們應該大力發展區塊鏈技術與及代幣經濟應用,透過去中心化或多中心化的區塊鏈環境,運用代幣經濟推動現有產業轉型升值,如需求驅動製造、金融轉型、供應鏈金融、有機無毒食品履歷、全通路商務、股權與資券代幣化、身分與證券認證、公投等應用,以取得國際產業先機。

我們也應積極培育區塊鏈人才新創公司

區塊鏈最具顛覆性創新的產業是金融業。監理機構也宜暫時保持開放心態,鬆綁法規,鼓勵新創與資金投入區塊鏈相關計畫。並吸引國際資金與人才,讓台灣成為國際區塊鏈樞紐,大力提升台灣產業未來的競爭力。(作者是台灣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原文刊登於2019.03.07經濟日報